走進麥當勞,享用好吃的薯條、外酥內嫩的麥克鷄塊時,很少人知道這些經典美味的背後,如何被系統性的管理及運作支持。
麥當勞首度攜手國立臺灣大學開設課程,全面解構麥當勞在食品管理與永續發展的多元面向,為產學合作樹立新的標竿。
食品業者首次進入校園 創造產學鏈結 發揮品牌影響力
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與麥當勞合作開設的學期學分課程,以麥當勞的品牌經營及實務運作為基礎,點線面拆解「食品安全與企業永續發展」的架構與管理,內容貫穿食品科學、風險分析、品牌行銷以及永續經營等主題,也是食品業者首次與臺大合作開設學分課程,希望透過麥當勞企業運作各領域的實務經驗,深入校園與學生分享。

為什麼選擇與麥當勞共同開立這門課程?背後促成的原因,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。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羅翊禎所長分享:「近年配合教育部持續推動產學鏈結的方向,評估麥當勞的企業規模以及供應鏈完整度,加上過往曾協助過麥當勞舉辦食安高峰會的合作經驗,深刻感受到麥當勞對食安文化的重視,以及在供應鏈推動產業共好的理念,因此積極促成課程合作,期望將麥當勞的產業實務經驗導入學術教育。」
負責本次課程的台大兼任講師,也是麥當勞供應鏈管理群品保部資深經理的黃蘊璞,提及開課的理念與初衷,「食品安全是麥當勞的首要之務,學生不僅是我們的消費者,更將會是未來的意見領袖與傳播者,期望透過這次合作的機會,來推動食品安全的影響力。」
一片生菜背後的故事 麥當勞食安管理學問大
經過一整個學期,豐富的課程內容持續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與認知。台大政治系王同學記憶猶新地說:「老師直接把麥當勞的生菜帶到課堂上,一片一片地示範怎麼挑選,連葉子的長短都有標準!從來沒想過,原來簡單的生菜背後藏有這麼多的學問。」
王同學接著分享:「雖然自己並非是本科系的學生,但食品安全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重要議題,透過這門課,讓我了解麥當勞從供應端到餐廳的運作模式,並感受到麥當勞是一個自律且溫暖的品牌。」
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李同學認為,「相較於以往課程中多以理論內容為主,這門課讓我親眼見證企業如何實際落實食品安全管理。除了遵循政府所制定的食品規範外,麥當勞高度嚴謹的食品安全,以及全球一致的系統管理制度,更是令人印象深刻。」
企業文化從產品延伸至服務體驗 品牌溫度深植人心
「我時常和爸爸在晨跑結束後,一起去吃麥當勞早餐,享受父子之間的親子時光,聽到台大開設這門課程,就特別跑來台大選修。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碩士班虞同學,提起修課原因並分享自己的觀察:「近幾年在麥當勞裡發現多了許多爺爺奶奶級的服務員,他們對我就像對孫子一樣親切,讓人感受到麥當勞『以人為本』的溫暖形象」,所以當課程談到麥當勞推動「青銀共融」時就特別有感觸。
麥當勞的核心價值,體現在從源頭供應商管理到餐廳營運的「食品安全文化」,更透過打造多元共融的友善職場環境,由內而外傳遞品牌理念。麥當勞相信,唯有員工(內部顧客)真心認同企業文化,才能將快樂與溫暖對外傳遞,進而建立顧客對品牌的信任,感受到專屬於麥當勞的品牌溫度。

企業永續責任的長遠實踐 與台灣這片土地同行
談及對於企業開設課程的期盼與影響力,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林裕彬院長認為,「臺灣大學是台灣頂尖學府,麥當勞是全球指標品牌,強強聯手,透過企業分享管理心法,不僅讓學生了解食品產業從生產到行銷的實務運作,更是雙方回饋台灣社會責任的價值體現。」
不論是食品安全的把關與企業永續的改革,透過學期課程,可以深刻了解麥當勞在企業責任上的展現。麥當勞總裁陶華君特別出席期末交流座談,以「小改變也能帶來影響力」勉勵所有同學,「當麥當勞拿掉傳統塑膠吸管後,一年可以減少高達40噸的塑膠量,相當於十隻亞洲象的重量,一個小小的改變,就可以產生碩大的影響力。麥當勞的企業責任不僅是在規範內,更多的是主動選擇,並且在企業運營的同時,也持續回饋社會。」
麥當勞希望選擇回饋的價值,以長遠的視野,跟台灣這片土地一起,與你我同行。

(左為麥當勞總裁陶華君、右為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洪挺軒副院長)